潼湖生態智慧區再迎3個“高大上”項目
火熱的8月,位於仲愷高新區西部、有著惠州“矽谷”之稱的潼湖生態智慧區繼續升溫,壹座生態與智慧並重的創新之城加速掘起,其規劃建設開始駛入“快車道”。繼總投資不低於300億元的創新小鎮項目前不久正式簽約落戶之後,作為全省重大區域發展平臺的潼湖生態智慧區又迎來壹批“高大上”的創新項目。
26日下午,惠州舉行潼湖生態智慧區系列項目簽約儀式,作為教育部“藍火計劃”實施內容之壹的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區以及萬城智慧、惠州中關村金融小鎮等3個“重量級”項目集中落戶。惠州市領導陳奕威、麥教猛、範中傑、胡建斌等參加簽約儀式。
引人關註的是,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與惠州市將在潼湖生態智慧區合作共建“中國高校(華南)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這裏將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來自國內外的高端人才未來不僅可以在這享受風景優美的宜居環境,還能夠在這裏專註做好創新研發和成果轉化,實現安居樂業的夢想。
將建立高校聯合創新研究院
記者從簽約儀式上獲悉,此次落戶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的項目有新型研發機構、研發中心和引領性重點項目,具體包括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區、萬城智慧、惠州中關村金融小鎮等3個,項目建成後將為惠州的創新驅動發展註入新動能。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副主任李建聰介紹,上半年,“中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十三五規劃”的制定工作剛剛完成,未來5年教育部將重點落實高校與地方產學研合作的“藍火計劃”。而此次簽約的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區正是教育部“藍火計劃”的實施內容之壹,將通過在實驗區設“中國高校(華南)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引進中國技術供需在線平臺(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的綜合服務工作,建設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產業鏈服務體系。
該實驗區未來到底將“長成”啥樣?據透露,為推動和促進高校技術轉移、成果轉化,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區將從八方面全方位推進產學研用發展,包括拓展舉辦“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建設高校科技成果大數據處理中心;建立高校聯合創新研究院;構築多校壹園的“大學聯合科技園”;實施“藍火計劃”相關人才智力服務項目;設立惠州企業家創新服務中心;建設惠州高端人才培訓基地;引入教育、大健康產業資源。
李建聰表示,將以惠州中小骨幹企業創新需求為導向,圍繞惠州重點發展的智慧信息、創新創意等產業,引導壹批著名高校創新資源與地方企業合作,建設大學聯合創新研究院和大學聯合科技園,形成“多所壹院”“多校壹園”的格局,推動壹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項目、創新資源和高層次人才落地惠州。
50層高企業總部大樓將成新地標
除了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區盡顯“高端範”,另外兩個項目的“含金量”也頗高,而且投資額都在“百億級”。
萬城智慧是由惠港(香港)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項目。萬城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王槐裕介紹,該項目總投資約120億元,包括企業總部大樓、研發中心、孵化中心、專家大樓等。其中,企業總部大樓規劃建設占地面積為6萬平方米,主樓建設50層高,將成為未來智慧區的地標性建築。
惠州中關村金融小鎮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以北京中關村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作為開發運營主體。中關村開發建設執行董事、華人金融執行董事兼CEO趙財強稱,惠州中關村金融小鎮將打造成為以現代金融服務外包產業體系為基礎、以先進的信息技術為核心、以華南基金小鎮為特色、以金融體驗式旅遊為亮點的金融小鎮,成為金融服務及相關高端服務產業綜合功能區和惠州重要經濟增長極,促進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建設新興的區域金融科技服務中心。
簽約儀式透露,惠州中關村金融小鎮項目將聚集金融和創投機構共同參與建設,並設立創投孵化基金,主要服務深圳國際金融中心和珠三角地區,輻射國內各大經濟區域乃至東南亞經濟圈。
推“六區聯動”打造全國開放發展新高地
高標準規劃建設潼湖生態智慧區,是惠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潼湖生態智慧區的推進獲得廣東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已上升為省級發展戰略,將努力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廣東城市經濟社會轉型實踐區、珠三角創新要素集聚區、惠州智慧城市引領區,希望建設成為惠州版的“矽谷”。
“惠州基礎好、產業優、生態美、空間大,正處於跨越發展的黃金期。”麥教猛在簽約儀式上表示,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區、萬城智慧、惠州中關村金融小鎮等壹批優質項目集中簽約落戶惠州,標誌著潼湖生態智慧區建設發展已進入了快車道和提速期,希望各項目加快落地建設,早日發揮項目效益。
記者在當地采訪了解到,目前惠州正在推動潼湖生態智慧區與環大亞灣新區、大亞灣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仲愷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珠三角(惠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韓(惠州)產業園“六區聯動”發展,致力於打造全國對外開放發展新高地、廣東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
南方日報記者 周歡 見習記者 廖鈺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