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語言選擇: 简体 / ENGLISH

潼湖大數據產業園成省重點培育對象

更新時間:2017-05-17 16:00:44點擊次數:1431次字號:T|T

倪光南院士(右二)、雲宏創始人張為傑(左二)、龍芯中科副總裁張戈(右壹)三方對話。本版圖片 《東江時報》記者楊建業 攝

人物名片:倪光南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計算機專家;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曾參與研制我國自行設計的第壹臺計算機。近年來,致力於在中國推進開放源代碼的Linux操作系統,以及基於國產CPU和Linux的網絡計算機等有自主核心技術的產品。

陳劍鳴

聶曉凱

昨日,由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惠州市人民政府指導、惠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主辦的“廣東省雲計算大數據產業創新成果對接活動暨雲計算應用推廣會”在我市舉行,來自學界、業界的2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共同探討雲計算、大數據在各領域的應用服務及發展趨勢,分享雲計算大數據自主、安全、可控的研發之道,為推動產業升級締造良好契機,促進產業應用落地,助力業態長效發展。

展示我省雲計算大數據產業發展

大會展示了廣東省近壹年來雲計算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成績,重點推廣了行業旗艦型企業最新的自主創新應用成果。圍繞安全可控的創新之道,昨日倪光南院士、雲宏創始人張為傑、龍芯中科副總裁張戈進行了三方對話。雲宏、騰訊雲、龍芯中科、TCL企業代表則先後作了主題演講,為政府及企業開啟自主創新的新壹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提供了新鮮經驗。

廣東省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總工程師神誌雄介紹,大數據已成為我國各城市提升競爭力、促進區域經濟全面提質增效的壹大引擎。廣東省雲計算大數據已從技術導入階段邁進了產業蓬勃發展、應用迅速普及的階段,且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雲計算產業鏈,雲服務產業規模超千億元,創造了壹批較為成熟的雲計算的應用,培育了壹批有較強發展實力、創新能力和品牌影響力的本土雲計算大數據企業,在布局全產業鏈上,打造了壹個完整的自主可控的產業創新生態。


我市首次入選省級大數據產業園

本次在惠州,廣東形成的產業創新生態正式亮相,幾家參會企業與惠州也展開了深度合作。

東時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本月初,我市潼湖生態智慧區大數據產業園成功入選第二批省級大數據產業園重點培育對象,本次是我市第壹次入選省級大數據產業園。

在本次對接會上,雲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後與龍芯中科、騰訊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促進雲計算大數據在國產芯片、政務雲、政務大數據等領域的發展和應用落地。據悉,雲宏信息科技目前已經參與惠州政務信息化建設,包括參與平安惠州智慧城市的建設,並計劃在惠州設立新型研發機構,接下來下個月將在我市發布雙創雲端公共服務服務平臺,屆時將把惠州的中小微企業都搬到這個平臺上來對接,通過雲平臺得到資源對接、數據共享等高效的服務。


專題講座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談蠕蟲勒索病毒警示

“不要等外國人給我們補丁包”

最近,壹個名叫“永恒之藍”的蠕蟲勒索病毒,正在全球肆虐蔓延,給多個國家的大量電腦帶來災難,我國也有多所高校“中招”。在昨日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發表了《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主題演講,他直言:“最有效的保障網絡安全的措施,還是要用我們自己的技術來構建網絡系統,而不是等著外國人給我們補丁包!”


在倪光南看來,大數據因為大,如果安全出現問題,後果十分嚴重,因此發展大數據必須高度重視安全,將大數據建設與大數據安全同步推進。而要防止和減少類似“永恒之藍”病毒威脅,根本在於我們要有自己安全可控的技術體系,“我國是個網絡大國,但不是網絡強國,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而且不要指望能夠買到核心技術。”


倪光南直言,目前我們的信息基礎設施以及信息化所需要的軟硬件和服務,大量來自於外國跨國公司,由此構成的基礎設施或信息系統就像沙灘上的建築,在遭到攻擊時頃刻間便會土崩瓦解。“就如我們是在人家的地基上蓋了大樓,但基礎不牢靠,很容易在攻擊的時候被動,比如打補丁可以,但補丁不是我們提供的,是他人提供的,要防止威脅必須靠自己的力量,要掌握自己的技術體系。”與此同時,今年3月,中興通訊因違反制裁同意認罪,向美國政府支付11.9億美元罰款,“中興被罰”,也凸顯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巨大風險。


他認為中國必須構建壹個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及其生態系統,才能使我們的信息基礎設施以及信息系統有牢固的基礎,經得起網絡空間攻防的嚴峻考驗,才能稱得上是網絡強國。他建議,要盡早在核心領域推行國產操作系統,加速底層操作系統和芯片的國產化推動,從根本層面擺脫我國重點領域對外資操作系統和芯片的依賴,實現真正的自主可控。


雲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劍鳴談破解智能制造難題

實現雲時代智能制造要經歷“三部曲”

“目前我國智能制造正面臨著三大難題:‘啞’設備、‘啞’崗位、‘啞’企業,核心問題在於‘缺連接’,雲計算技術就能破解這樣的難題。”雲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劍鳴在會議上作《雲時代智能制造的實現路徑》主題演講,圍繞“雲+制造=智能制造”等話題展開。

他提出,很多企業在生產設備上存在無法獲取設備狀態、底層資源無法標準化、無法有效調度、企業數據傳遞困難、對消費者的需求感知滯後、生產決策無法支撐等問題,“雲+制造”破解這些難題。

他認為,雲時代智能制造的實現路徑,需要“三部曲”。首先,雲計算技術將使用戶需求、生產設備狀態等都被感知,通過柔性生產、以雲的方式,對企業的用戶層、客戶關系層、產品開發層、生產管理層、制造管理層、生產操作層、控制層、現場層等不同層面的改造,從而讓企業實現內部生產智能化,擁有資源感知能力。其次,還必須通過企業專業雲平臺,優化企業流程、靈活調度企業內部資源、企業決策精準度,提高企業學習能力。最後,通過工業混合雲方式,打通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對接外部資源,提升企業服務能力,提升產品的創新能力。“只要走好了這三步,企業就建立起了智能制造的基本模型。”陳劍鳴認為。


騰訊雲政務雲服務中心副總監聶曉凱分享互聯網+政務服務創新

人臉識別技術可防養老金被冒領

會議上,騰訊雲政務雲服務中心副總監聶曉凱在現場進行了 《互聯網+政務服務創新實踐分享》,他分析了現階段政府信息化難題,包

括跨部門協作困難、IT運營成本高、政府信息安全不能保障等,騰訊雲針對這些問題推出了系列智慧政務服務,包括將基於雲平臺的人臉識別技術植入社保養老金的領取驗證等。

“通過互聯網創新,能夠使政務高效便捷安全。”聶曉凱認為,互聯網+政務服務已被廣泛應用在社會各領域,比如在領取社保養老金方面,通過人臉識別認證可以很好地解決冒領問題。

聶曉凱說,互聯網+政務服務還可以應用到防範公共安全等方方面面,可以有效整合孤立、分散的公共服務資源,強化多部門聯合管理和協同服務,構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信息體系,全面提升各級政府公共服務水平和社會管理能力。


相關鏈接

去年我市“雲物”產業產值超過2500億元

多年來,我市全力推動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智能終端、雲計算產業加快發展、融合發展,連續舉辦5屆雲博會、4屆中國手機創新周活動,促成項目投資、技術合作156宗,累計金額近1200億元。2016年,全市物聯網、雲計算相關產值超過2500億元,手機產量近2億部,“世界手機之都”已具雛形。積極打造“壹網壹庫兩平臺”(惠州電子政務網、政務服務大數據庫、政務信息資源共享與交換平臺、電子政務雲服務平臺),創新探索“互聯網+”社會治理、旅遊、交通等品牌,智慧應用服務成效顯著。


來源:東江時報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