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語言選擇: 简体 / ENGLISH

進擊粵港澳大灣區 惠州手握三張王牌

更新時間:2017-05-17 16:57:01點擊次數:1873次字號:T|T

今年3月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

粵港澳大灣區,珠江口東岸內,毗鄰香港深圳東莞三城,除了擁有山河湖海山水生態優勢,惠州還有哪些更多的灣區特質?倡導開放包容的灣區時代,惠州如何更好融入比深莞惠更廣的灣區城市群?

相比香港、廣州、深圳、佛山和東莞,惠州GDP位置處於中遊,可謂灣區內的“中等生”。

“中等生”惠州,過去9年來持續在謀融合(深莞惠壹體化)、談對標(深圳)。這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裏,並不多見。惠州謀劃的融合對標,實際就是壹種開放舉措和開放視野。這契合了粵港澳大灣區的開放定位。

“中等生”在珠三角壹直低調持續地進階努力,顯現出壹種少見的進擊效率。開放和進擊效率,屬於惠州除了生態以外的另兩張王牌。粵港澳灣區城市群融合時代來臨,惠州憑借這三張王牌,或將激發出“中等生”的驚人潛力。

建“友好”灣區

惠州擁生態底蘊

定位“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

打造世界級灣區,經濟發展是目標,但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從世界級灣區的發展經歷來看,支撐灣區經濟的大多是環境友好型產業,如科技、文化、金融等高端服務業。粵港澳大灣區的惠州,未來的發展必然要追求這些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

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環境友好型產業,卻大多聚集於灣區城市的自然資源稟賦較高區域。深圳的南山,東莞的松山湖,莫不是如此。山水城市的新定位,夯實了惠州灣區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的發展想象力。

未來惠州的潼湖智慧新區、環大亞灣新區,就是惠州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的集中平臺。

在2016年底惠州市第十壹次黨代會上,惠州市明確提出要建設成為“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實際上,惠州提出這個定位的底氣很足。2013年以來,惠州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空氣質量達標率穩步上升,空氣質量排名穩居全國前十、珠三角前列,“惠州藍”享譽全國,成為惠州名片。2016年,惠州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6.7%,優良天數354天。

“就是因為空氣好,我的朋友說要來惠州買房,來惠州做事”。在今年年初的惠州市委全會上,不止壹名惠州黨政官員以此舉例來說明惠州生態優勢。“好山好水好空氣”,成為惠州官員在各種場合推介惠州發展環境的最常引用的金句。

“惠民之州”、“珠三角第二梯隊”,對照過去十年惠州這兩個叫得響的定位和追求目標,綠色化現代山水之城,這壹新定位更抽象更具特色,更長期更可觸及。“惠民之州”關照的是惠州的包容以及共享改革紅利的開放姿態,“珠三角第二梯隊”目標執行三年後,更多聚焦於經濟社會發展。但“山水城市”定位,卻恰好契合了大灣區城市發展的全球性前瞻開放發展要求。

“山水城市”新定位命中了全球視角下,惠州這座灣區城市應有的獨特氣質。粵港澳灣區城市群內,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可能最佳是惠州。

促“開放”灣區

惠州企業走出去

甘當腹地但從不迷信腹地

海外不夠,腹地來湊。

所有的全球知名灣區城市,都不認同產業發展只能依賴陸地的腹地壹說。經濟的外向度,是所有灣區城市的共同特征。

過去惠州的170多年歷史中,香港、深圳、東莞先後被從惠州臨海近港區域劃出,獨立之後的他們,全部成為全球知名經濟重鎮。香港、深圳、東莞,他們最大成功法寶,腹地均非最關鍵因素。

長期以來,國家所需,香港所長。對惠州也是如此,惠州所需,香港所長。自身被視作超級城市香港的腹地甚至是本體,但惠州最近數十年,從未自認腹地固守城池,壹直向海而歌依托香港對外開放。灣區惠州,當前提出傳統外向型經濟的向上突圍,這與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的開放定位不謀而合。

最堪例證的是供港農產品和飲用水,惠州壹直被當做保障基地,但外人並不熟知的是,惠州同時是引進港資最成功的城市之壹。前有真維斯現有伯恩光學,港資企業在惠州風生水起。2016年末,香港超越韓國成為惠州出口市場的最大目的地。多年以來,香港壹直是惠州最大的外資來源地區。

改革開放以來,惠州先後吸引了50多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客商在惠投資興業,累計辦起900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

在“走出去”方面,截至2016年底,惠州企業累計在香港、臺灣、澳門、美國、德國、韓國、新加坡、越南、日本等12個國家和地區設立87家企業,對外投資總額合計5 .6億美元。

“走出去”的趨勢還在升級,2008年到2010年,惠州企業“走出去”數量基本保持在每年6家左右,到了2011年企業對外投資加速,數量成倍增長。2016年,惠州企業在境外投資新設立企業19家,對外投資2 .2億美元,同比增長259%。

從行業分布看,惠州企業對外投資已拓展到電子信息、水泥建材、服裝、家用電器、照明產品、文體用品、健身器材、汽車電子等多個行業。近年來,加快“走出去”的壹批企業主要是民營企業。

難能可貴的是,惠州企業“海外軍團”的模式還在嬗變,以往是在國外開辦代理點投資辦廠,如今更多跨國並購、境外上市、設立研發中心等更高層次的方式。

以國家“壹帶壹路”戰略部署為指導,不斷增強粵港澳大灣區的資源配置功能、集聚外溢功能、國際開放功能、互聯互通功能,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我國進壹步推動對外開放的示範區和世界灣區經濟的新高地。有學者如是建議,粵港澳灣區城市群建設應該進壹步提高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

惠州對外開放,已經拾級而上。2017年4月,惠州港首次開通惠州-香港海運航線,接通惠州地區和華南地區航運樞紐中心香港。今年初,復航的惠州機場再次傳出消息,要建設為珠三角幹線機場,未來將開通若幹國際航線航班。

共同推動對外開放,謀求灣區在全球更大競爭力。粵港澳大灣區內,珠江口東岸的城市群必將更加引人矚目,惠州同時協同香港深圳東莞,其外向度生長必將進壹步引人矚目。惠州市如何與香港進壹步擴大合作,惠州往港澳遊艇自由行今年能成否,港資港企如何進壹步深度參與惠州創新驅動發展?值得期待。

追“效率”灣區

惠州壹直低調進擊

融入深莞惠他最努力

2013年上半年,惠州定出盡快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目標。4年過去,距離第二梯隊的硬目標G D P5000億元尚有距離。但從其他多數經濟指標來看,惠州已經企穩第三梯隊城市前列位置。

“中等生”是惠州的灣區位置標簽。惠州的G D P總量在11個城市群中排名第六,次於香港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但高於另5個城市。

粵港澳灣區城市群既有融合也有競爭。城市群內的城市生長城市進階,城市的進取競爭欲望野心不可小覷。這壹方面,惠州壹直毫不掩飾。“盡快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它因為這壹明確進階目標在灣區城市群中獨壹無二,這壹目標既是壓力,更是惠州的灣區發展動力。

“中等生”發力,十二五期間,惠州G D P先後突破2000億元,3000億元。2015年達3140億元,9%的增速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高居第壹,2016年G D P3412億元,增速再達8 .2%,在粵港澳灣區繼續保持前列。

今年2月,知名學者葉檀列出他看好的中國最具潛力的十大衛星城,惠州和東莞佛山同時入列。惠州入列的依據主要有,他看中惠州的交通優勢,深莞惠(含河源汕尾)經濟區,惠州處於絕對的中心,除了已經開通的廈深高鐵,未來還將擁有贛深高鐵和深惠城際,都有計劃在2020年完成。

以下壹組數字更能說明惠州積極融入深莞惠交通壹體化的成果。

粵港澳大灣區內,深莞惠交通壹體化已經先行壹步。2016年,惠州開往深圳的19條跨界公交、東莞的3條跨界公交,輸送旅客達到1000多萬人次,比2015年翻了壹倍。深惠城際鐵路,深莞惠三市交通部門聯席會議確定,爭取在20 17年完成項目的前期工作。到2020年,實現深莞惠中心城區之間、中心城區與主要組團之間1小時互通,形成珠江東岸1小時通勤圈。

“中等生”惠州的效率,不僅僅體現在經濟速度和看得見的基礎設施。在社會的管理和數字城市基礎設施方面,惠州也走在大灣區城市群的前列。20 15年和20 16年,惠州連續兩年獲得“全國社會治理創新優秀城市”稱號。今年4月初,智慧惠州時空信息雲平臺建設項目設計書順利通過專家評審,惠州市國土局解讀,這壹評審通過標誌著,惠州的數字基礎設施將繼續領先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惠州城市運營將因數字惠州最為貼近未來城市。

城市定位

惠州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是生態擔當,更是“未來城市”

外連內接

惠州已形成由深水港、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相互配套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京九鐵路與廣梅汕鐵路在惠州交會,已通車的惠澳(惠州港)鐵路與京九、廣梅汕鐵路接軌,形成鐵路連接港口的大陸橋格局。

高鐵

2013年廈深高鐵全線貫通,惠州設置了惠州南站、惠東站兩個站點,正式進入高鐵時代。而惠州作為未來贛深高鐵和廣汕高鐵的交會區域將迎來多個站點的布局。隨著贛深、廣汕高鐵建成,惠州境內將增加7個高鐵站點,在省內,比廣州(8個)、深圳(8個)均多了1個。預計到2020年左右,惠州境內將形成“3條高鐵線路9座高鐵站”的路網格局。

9座高鐵站分別為:贛深高鐵分別設置博羅北、惠州北和仲愷站3個站點。廣汕高鐵設置羅浮山、博羅、惠城南、惠東西4個站點。已建成通車的廈深高鐵布局惠州南、惠東站2個站點。

並且,通過站點間聯絡線的設置,惠州北站等多個站點將形成樞紐,讓惠州多個區域實現與廣州、深圳等發達地區的快速接駁。

機場

自2015年2月惠州通航至今,惠州機場已開通了北京、上海、杭州、昆明、重慶、成都、海口、西安、長沙、南寧、濟南、南京和貴陽等13條航線,平均每2個月開通壹條航線,旅客吞吐量已達到55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3723噸,飛機起降5232架次,同比分別增長48%、128%和53%。

根據國家民航局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惠州機場在全國近220個民航運輸機場中,旅客吞吐量排名101位,貨郵吞吐量排名76位,排名同比上升了18位和19位。目前,惠州機場按照廣東省和惠州市政府及廣東機場集團的規劃部署,正在加緊推進改擴建工作,航站樓夾層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

港口航道

惠州港為國家壹級口岸,水路距香港僅47海裏。惠州海岸線長223公裏,水深港灣多,具有建設年吞吐量壹億噸以上大港口和國際港口城市的條件。

目前,惠州港已形成以沿海荃灣港區、東馬港區、惠東港區以及內河東江港區為主的港口發展格局,共有生產性泊位43個。惠州港與香港和記黃埔合作建設惠州國際集裝箱碼頭項目,已初步建成為華南地區重要的物流中心和中國內地壹流的樞紐港口之壹。

近日,惠州港首次開通惠州-香港海運航線,接通惠州地區和華南地區航運樞紐中心香港。

目前,惠州港正加大力度推動惠州港荃灣港區5萬噸級石化碼頭工程、中海油惠州煉化二期壹體化項目配套碼頭工程等港口重點項目的建設,力爭到2020年惠州港貨物車通過能力達到1.3億噸,躋身廣東省億噸大港行列。

莞惠城軌

2016年3月30日,莞惠城際軌道先期開通了惠州小金口至東莞常平東站,惠州區域內橫跨小金口、江北、龍豐、仲愷等多個主要經濟區、工業園和人口密集區。站點分別為小金口、雲山、西湖東、龍豐、惠環、仲愷、瀝林北。東莞市發改局預計莞惠城際全線今年上半年即可對外運營。未來還可利用在建的佛莞城際與廣州南站連接。

地鐵城軌

2016年12月22日舉行的贛深客專(高鐵)惠州段項目啟動儀式,曝光了惠州地鐵1號至5號線的大致規劃走向圖。根據規劃,這5條地鐵線總共268.35公裏,共擬設98個車站。這些目前還是初步的規劃設想,未來實際建設過程中可能還有較大調整和變化。

此外,深圳地鐵8號線、14號線、16號線、19號線、14支線(新21線)等多條線路也將延伸到惠州境內,與惠州的軌道交通網絡全面對接。其中深圳地鐵14號線延伸至惠州預計2022前建成通車。

產業對接

打造區域創新高地

潼湖生態智慧區是深莞惠都市圈的中心地帶,距離廣州市中心區約100公裏、深圳市中心區約60公裏、惠州市中心區約20公裏,距離廣州機場約140公裏、深圳機場約100公裏,誌在打造“廣東矽谷”。


來源:南方都市報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