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語言選擇: 简体 / ENGLISH

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劍指“廣東矽谷” 創建國家5A景區

更新時間:2017-02-22 14:53:15點擊次數:1492次字號:T|T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周歡)在壹座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小鎮,現代化高樓大廈點綴其間,快捷交通四通八達,優質的教育、醫療、文體等公共服務壹應俱全,高端人才在“雙創”新社區專心搞研發,遊客在湖畔領略花海美景,紮堆落戶的國內外創新項目茁壯成長……如今,這壹美好藍圖與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漸行漸近。



近日,經省政府同意,省發改委正式印發《廣東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發展總體規劃(2017—2030年)》。其中明確潼湖生態智慧區的三大戰略定位——國家綠色生態城市示範區、廣東高端創新要素集聚區、大珠三角融合發展先行區,提出推進“四區聯動”,推動“惠州制造”向“惠州創造”轉變,打造“廣東矽谷”,並成為廣東黃金海岸產業帶新的重要增長極。

至此,惠州已經同時擁有“藍色引擎”環大亞灣新區、“綠色引擎”潼湖生態智慧區兩大省級發展戰略平臺,這在全省所有地級市中並不多見。“雙引擎”齊發力,以更好質量更高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惠州的底氣將更足。

按照目標,到2020年,潼湖生態智慧區創新與總部經濟區、科教園區、中韓科技園(國際合作產業園)、大數據產業園等平臺將初步建成,常住人口規模達到17萬人左右,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50億元。到2025年潼湖生態智慧區基本成型,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00億元,到2030年超過1000億元。

“潼湖生態智慧區毗鄰深圳、東莞,生態、區位、空間等優勢很明顯。”近年來,在潼湖生態智慧區專家座談會、論證會、評審會上,很多專家看好智慧區,認為通過引進國內外創新項目和高端人才,發展潛力巨大。

“通過推動規劃落實,潼湖區域作為深莞惠三市的邊緣地區將可發展成珠江東岸壹個核心地區。”參與過智慧區總體規劃編制的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新哲如是說。

更人文的空間布局

“雙核、四圈層、五組團”宜創宜遊

早在2014年的潼湖生態智慧區總體規劃專家論證座談會上,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史占中就建議,惠州要把握生態資源優勢,將潼湖生態智慧區打造成為國際化的智慧型現代創新城區,吸引國內外具有創新活力的人才,打造好軟件和硬件環境。

“根據總體規劃,智慧區將按照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產城人文融合的理念,打造‘雙核、四圈層、五組團’的空間發展格局。”潼湖生態智慧區規劃建設指揮部負責人告訴南方日報記者。

“雙核”是指生態核和智慧核。生態核以潼湖濕地公園為重點,培育形成兼具生態、文化和休閑旅遊功能的都市型生態核。智慧核依托創新與總部經濟區,打造珠三角的區域性科技金融創新中心、高端服務集聚區和生態宜居家園。

“四圈層”包括生態、創新、服務、產業四大圈層。“五組團”則囊括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五大特色組團,具體指中韓科技園(潼湖東北部)、大數據產業園(潼湖東南部)、創意與設計產業園(莞惠城際軌道瀝林站周邊地區)、智能科技聚集園(潼湖西南部)、科教創新園(潼湖西北部)。

另外,智慧區將把潼湖濕地公園、創新與總部經濟區的重點地區打造為中心區,面積4.9平方公裏。圍繞公園與水系等綠色開敞空間形成公共服務中心,引導科技創新與商務金融功能圍繞服務圈集聚布局,完善外圍鄰裏中心及居住社區,打造城景交融的生態科創新城。

展望未來,潼湖生態智慧區這座山環水繞的新城,不僅宜業宜創,還宜居宜遊,將吸引國內外大批高端人才到此安居樂業,像潼湖濕地的萬千鷺鳥壹樣,在這裏棲息安家。

更高端的產業謀變

發力工業4.0搶灘機器人、3D打印

此前,廣東省產業發展研究院秘書長劉文彬建議,潼湖生態智慧區要推進產業高端化,將產業鏈盡可能延長,突出發展智慧產業。

環顧珠三角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創新在這裏生生不息。深圳有南山,廣州有科學城,東莞有松山湖,如今潼湖正成為惠州這座意欲打造更具創新特質的智造高地的閃亮名片。

以“生態”為基,以“智慧”為魂,潼湖生態智慧區將發力智慧產業鏈、生命科技創新產業鏈、物聯網互聯網創新產業鏈、新能源新材料創新產業鏈、智能制造產業鏈、泛旅遊產業鏈等6條特色產業鏈,形成“創新圈—服務圈—產業聯動圈”互動發展。

“將生態與智慧結合,有戰略眼光, 要融入最先進的理念、最新的技術。”在浙江大學教授趙偉看來,潼湖生態智慧區可以發展包括雲計算、大數據在內的信息技術產業,打造“智慧城市”。

實際上,在全球產業新風口之下,惠州奮起直追,以“高精尖”領域為突破口,試圖高端化轉型謀變。

放眼國內外,當下智能制造如火如荼。在這個“高大上”的領域,智慧區也有大動作,將拓展機器人、3D打印等智能化制造與成套裝備產業。同時,將積極導入美國矽谷、德國工業4.0相關企業、產業鏈,建設廣東矽谷,並聚焦工業4.0、機器人和智能能源系統等,舉辦工業博覽,發展高端設備會展行業。

生命科技作為大健康產業的前沿領域,也智慧區瞄準的方向。“我們積極對接廣州、深圳生命健康產業,引入華大基因等著名的基因研發機構,開展基因測序和檢測、基因組學、轉基因等生物高新技術領域的研發和應用。”智慧區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後還將加強與韓國等國際著名生物醫藥企業的合作。

惠州壹直有“汽車夢”,新能源汽車熱潮帶來新機遇。智慧區將加強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多區域合作,推進動力電池、關鍵零部件規模化生產,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同時,將與國內外壹流的新能源科技公司合作,加大新能源技術研發力度。

更便捷的交通出行

結合地鐵3號線擬建環湖城市軌道

除了高速公路、普鐵,未來智慧區還有高鐵、地鐵等便捷的交通,將形成“壹環、三快、雙鐵、雙軌”的交通格局,南下北上、東進西出可以“任我行”。

規劃提出,構建西融穗莞、東聯粵東和粵東北、北通贛南、南接深港的對外交通體系,並完善生態智慧區內部環湖綠色低碳的快速交通體系,推進交通智能化發展。

智慧區負責人介紹,將構建環湖快速客貨運交通系統,加快推進智慧北路、智慧東路、智慧南路等環湖快速路的建設。結合城市軌道3號線,規劃建設環湖城市軌道系統,在組團中心設置軌道站點,增強六大園區交通聯系,並提升瀝林站交通樞紐地位,實現與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網絡的無縫銜接。

同時,智慧區將優化三大高快速對外通道,在現有武深高速基礎上,推進加快建設河莞惠高速,將省道120升級為快速路。積極推進贛深客運專線惠州段工程建設,推進京九鐵路瀝林站升級改造,強化物流集疏運和客運功能。同濟大學教授夏南凱曾建議,潼湖生態智慧區要結合環湖的環狀用地條件,發展水上交通等新型交通工具。

如今,這壹設想已被寫入規劃。智慧區將大力發展大運量公共交通,重點加強環潼湖慢行綠道系統建設,推廣立體過街設施,實現人車分流,並積極發展水上巴士和水上快線,打造不同主題的水上巴士遊線。

嵌入惠州海陸空鐵立體交通網絡之中,未來智慧區不僅大交通“杠杠的”,內部小交通也“倍兒快”。

更綠色的生態環境

建國家級濕地公園 培育萬畝荷花

夕陽西下,廣東省最大的內陸淡水濕地——面積約55平方公裏的潼湖濕地,煙波浩渺、鷺鳥紛飛,在青山綠水倒影之下,如詩如畫。

放眼全省乃至全國,好山好水好空氣,是惠州拿得出手的名片。而潼湖這個保留原始濕地風情的城市綠腎,正是全市最亮眼的壹抹綠。

“不少發達地區霧霾汙染嚴重,需要尋找壹片清凈之地。潼湖是壹個很好的地方,有生態環境優勢。”史占中曾表示,潼湖生態智慧區可圍繞生命健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性產業,吸引企業家、白領在此工作、生活。

實際上,除“智慧”之外,“生態”便是潼湖生態智慧區的另壹大亮點。恰在這塊水清景美的寶地,壹個整合周邊水系、山林、農田等生態資源,集生態保護、觀光農業、科普休閑等功能於壹體的“巨無霸”公園——潼湖濕地公園即將掘起,將打造成5A級旅遊景區。

“潼湖生態智慧區最大的特點是山水圍合,要抓住低碳、生態的指標,按照生態城市的要求,把原生態的風貌恢復出來。”夏南凱認為,可通過海綿城市、生態公園建設,種植荷花等有特色和觀賞性的水生植物,開發利用濕地,發展觀賞農業。

根據規劃,智慧區將配套建設濕地科普研究、農業科技等科研空間平臺,以及垂釣荷塘、農事體驗園、野炊營地、生態餐廳、度假農莊和生態酒店等旅遊觀光配套設施。

“我們陸續啟動了潼湖濕地公園首期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潼湖治汙有了新突破。”智慧區相關負責人稱,除了正大力推進與省科技廳共建“廣東科技創新示範區”,還與省林業廳、省環保廳、省水利廳共建潼湖國家級濕地公園。

據介紹,智慧區將建設更具嶺南特色的都市田園,布局建設萬畝葵花、萬畝荷花、萬畝蘆葦,以及桑基魚塘示範園、生態農業體驗園、濕地科普園等園區。

把山水田園生活的模式引入現代都市,讓經濟與生態齊飛共舞,未來這裏的花海美景有望吸引遊人如織,市民也可享受更多綠色獲得感。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