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你所用的5G技术或来自这里!
“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日久生情”
获赞”山好水好人更好“的惠州再次迎来重磅签约,潼湖生态智慧区选商引智再添新星。昨日下午,惠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标志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南创新基地落户潼湖生态智慧区。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潼湖生态智慧区规划建设指挥部总指挥范中杰,副市长陈高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谢毅等出席签约仪式。
范中杰、谢毅分别代表双方签订协议。
落户潼湖生态智慧区
为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麦教猛在签约仪式上致辞,并连续用”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日久生情“来形容双方牵手的喜悦。他说,当前,我市正依托潼湖生态智慧区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研发高地和“广东硅谷”。目前,潼湖生态智慧区已成功引进广东IMEC研究中心、中科新能源研究院、华大基因惠州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研发和创新项目落户,还将举办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必将成为广大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创新创业的宝地。作为我国信息通信领域的国家高端专业智库、行业创新发展的领军平台,这次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惠州携手建设华南创新基地,必将有力促进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对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希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挥自身在政策、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相关事宜,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早日发挥效益。惠州将一如既往营造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助推广大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惠州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互利互惠、共赢发展。
麦教猛在签约仪式上致辞。
据悉,作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惠州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过3500亿元,通讯设备、液晶显示、汽车音响、镭射光头等电子产品的产量名列世界前茅,苹果公司70%的玻璃触屏、电控系统由惠州企业提供,全球1/8的手机产自惠州,“世界手机之都”已初具雏形。每年举办中国惠州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应用博览会,已经成为业界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的展会。同时,我市还大力建设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珠江东岸大数据产业带,云计算、物联网、平板显示、智能终端等高端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拟打造标杆项目
建设“三中心一平台”
谢毅表示,惠州山好、水好、人更好,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选择落户惠州的重要原因之一。项目将打造完整的手机检测实验室,将来在5G应用时,会将5G技术和实验室引入惠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将把华南创新基地项目打造成为标杆项目,为惠州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为惠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谢毅在签约仪式上致辞。
据了解,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南创新基地项目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计划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项目拟建设“三中心一平台”,即中国信通院创新中心、电信设备检测中心、工业大数据(华南)中心和CCC(华南)认证平台。其中,中国信通院创新中心主要承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品设备研发、基础服务技术创新、业务产品创新等任务;电信设备检测中心是惠州及周边地区通信设备入网检测、认定、批复的主要对外窗口;工业大数据(华南)中心将为企业提供工业智能化的问题诊断与试点,对工业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实现大数据在工业制造质量提升、过程优化、产品运维等多方面的应用;CCC(华南)认证平台,主要为华南地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设备、音视频设备和电信终端设备检测、认证和技术服务。
据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南创新基地项目目前已在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园建设首期实验中心。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前身为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57年),1998年成为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2008年更名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4年启用新名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
多年来,中国信通院秉持“国家高端专业智库、行业创新发展平台”的宗旨定位和“厚德实学 兴业致远”的文化价值理念,亲历了我国信息通信业由小到大、由弱渐强的历史进程,参与了各个关键节点的重大决策,在行业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和测试认证等方面发挥了有力支撑作用,为我国通信业跨越式发展和产业创新壮大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012年以来,中国信通院坚持“抓改革、促创新、优结构、稳增长”的方针,采取系列举措推进各项工作。2015年,中国信通院启动新的战略转型,按照“四大领域、五大业务、六个专业”的新布局,积极谋划、推进各项工作,发挥电信业引领优势、强化互联网综合优势、建立信息化新优势、形成两化融合新亮点,在国家ICT领域重大战略和重大政策制定中发挥核心支撑作用、在ICT行业创新发展中起到重要引领作用、在国际ICT领域有较高影响力,计划到2020年建成国家高端专业智库,成为行业创新发展平台。
来源: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