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语言选择: 繁体 / ENGLISH

惠州愿景:打造万亿产业集群 建设千里轨道交通

更新时间:2017-01-12 17:36:40点击次数:1436次字号:T|T

万亿产业集群、千里轨道交通、建成“广东硅谷”、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来自《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新愿景值得特别关注?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何深意?它们又会给惠州发展、市民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打造万亿产业集群

报告提出 建成万亿产业集群,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

解释 《惠州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1万亿元,增加值约24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不低于8%。

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平板显示、LED、新能源电池、云计算等五大产业,2017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4000亿元;202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5000亿元。

石化产业:2017年形成2200万吨炼油、220万吨乙烯的产业规模,石化产业总产值达2000亿元;2020年石化产业总产值达3000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2017年新能源汽车、环保新能源和工业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700亿元(汽车产业总产值350亿元、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总产值350亿元);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环保新能源和工业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汽车产业总产值500亿元、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总产值500亿元)。

中高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2017年先进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2020年达到750亿元。

纺织服装及制鞋、新型建材、医药食品等产业:2017年总产值达600亿元,到2020年达1000亿元以上。

以上几大主要产业产值相加,预计到2020年,总产值达10750亿元。

促进创新建成“广东硅谷”

报告提出 促进创新要素高端聚集、高度聚集、高速聚集,把潼湖生态智慧区建成“广东硅谷”。

解释 潼湖生态智慧区是《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珠江口东岸科技创新走廊五大区域创新平台之一。2016年12月27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东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年)》,提出要把潼湖生态智慧区打造成“广东硅谷”,将来作为广东一个创新的高地。

潼湖生态智慧区启动建设以来,吸引了思科潼湖科学城、碧桂园创新小镇、中关村科技金融小镇等总投资约1500多亿元的一批引领性项目落户,是推动“惠州制造”向“惠州智造”转变的重要平台,是推动惠州跨越发展的“绿色引擎”。今年将与教育部合作,共同举办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通过这个平台推动全国高校科技成果到惠州转化。

建设千里轨道交通

报告提出 建设千里轨道交通,区域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解释 目前,惠州已建成广梅汕铁路、京九铁路、惠大铁路以及厦深铁路、莞惠城轨惠州段,已通车轨道交通里程共约250公里。

已启动建设的赣深高铁惠州段约85公里,即将建设的广汕铁路惠州段约116公里,规划的惠州城市地铁1号线约50公里(惠州北站至惠州南站),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4号线惠州段约9.1公里。共约260公里。

以上铁路合计约1000里。

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报告提出 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实施绿色城乡“六大行动”,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城市自然资本价值。

解释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指用再生态的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用更新织补的理念,拆除违法建筑,修复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2016年12月,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指导意见。

探索构建GDP与GEP“双核算、双运行”体系

报告提出 探索构建GDP与GEP“双核算、双运行”体系,实行自然资源资产清单管理制度,培养绿色行动自觉。

解释 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首创提出的。中国首个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机制于2013年2月25日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实施。

实行自然资源资产清单管理制度,就是理顺现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设立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行使各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完成自然生态空间确权登记,分别制定土地、森林、水、矿山、大气污染等资料清单,掌握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和质量变动情况,落实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的权益,积极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和监护的社会制衡机制,让公众、媒体、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进来,确保生态功能得到严格保护。

全面实施“五证合一”深化“四规合一”

报告提出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实现工商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提高开办企业便利度。

解释 即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

2016年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通知》,从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巩固和扩大“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为企业开办和成长提供便利化服务,降低创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就业增加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报告提出 深化“四规合一”,建设共享空间信息平台。

解释 “四规合一”是指把过去分散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四规”,形成一张“规划蓝图”。通过“四规合一”,彻底解决过去存在的“四规”之间相互“打架”的问题,从而科学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有效统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保障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积极推进“357创新产业带”建设

报告提出 积极推进“357创新产业带”建设,实现“四区联动”发展。

解释 357创新产业带是仲恺高新区要重点打造的产业带,位于省道357线仲恺沿线的陈江和沥林片区,故此得名。它是仲恺最靠近深圳和东莞的地区,面积约24平方公里,可供规划建设用地2600余亩,可清理盘活低效用地20万平方米,可改造的旧村庄面积约123万平方米。

这一区域紧邻潼湖生态智慧区,省道沿线有智慧区创新园和三星、德赛等龙头企业,产业配套需求和溢出效应大。同时,还有东楼、罗村等古村落,以及丰富的水库、河流、森林公园等自然资源。接下来,仲恺高新区将紧盯全球产业发展前沿,科学编制“357创新产业带”产业规划,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育成体系、文化创意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并从人才、财政、规划、投融资等全方位入手,配套出台新政策,采取PPP模式进行建设。

报告还提出推动广东IMEC研究中心、广东石化创新中心落户。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