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语言选择: 繁体 / ENGLISH

湾区热潮带来利好:惠州未来投两千亿搭建海陆空交通网

更新时间:2017-03-20 10:09:54点击次数:1486次字号:T|T

从“高铁时代”到“航空时代”,再到“城轨时代”,4年“三连跳”创下的“惠州速度”,让惠州这座珠三角边缘城市“华丽转身”,一步步迈向全省重要的区域枢纽。展望未来,2000多亿元的项目投资将托起陆海空大交通网络。到2020年前后,惠州有望融入广深港“半小时生活圈”。


据《南方日报·惠州观察》报道,预计2020年前后,从惠州坐高铁出发,半小时可达广州、深圳、东莞、河源、汕尾乃至香港6个周边城市。不仅如此,莞惠城际、深惠城际、惠州地铁1号线及深圳地铁14号线延长线等的规划建设,也将拉近惠州与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距离

打造绿色公交“快行道”

在对外交通方面,惠州可以依托一批重点工程提升物流、人流效率,但这只有对接内部交通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这是精细活。如涉及公交站布局、线路设计等,民众出行有什么变化和要求,就要随之推出适用性、针对性强的方案,像公交开通短线,在学校、工业园区推行定制式公交、夜班公交等,尤其是跨镇公交、跨区公交和农村公交。

打造综合性公交系统,关键要守住公益属性,全面提升公交的市民出行分担率。乡村人流量较少,如果没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财政兜底,全靠市场化运作,恐怕难以盈利。另一方面,虽然出现了共享单车,但打造公共自行车为主的慢行系统仍是政府职责,是否做到投放数量合理,站点布局科学、管理到位,满足就近租赁、使用方便等,考验管理者的智慧。此外,沿途要考虑配备修车站、避雨亭等设施,单车骑行才能畅通无阻地转动起来。

惠州“多城计”目标的根基在于盘活内部“毛细血管”,使民众出行从走出家门就非常便利。打造更多人受益的公共交通快速出行系统,越来越多市民选择乘坐公交,不仅体现便民惠民,更能收获缓解拥堵和尾气排放等红利,助力惠州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

开通惠港澳“水上巴士”

处于“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深莞惠汕海洋产业经济协作示范区的惠州,应该抓住海洋经济机遇,逐步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创建海洋强市,发展海洋旅游,打造海洋经济增长极。

一是以共赢共享的观念,通过科学调研,设立专项基金,与深圳共同开发滨海旅游资源,推进深惠海上旅游航线及海岛开发;二是努力开通惠港澳“水上巴士”,促进海上旅游业务和海上交通运输的发展;三是惠州港改造完成后,不仅承担物流运输,还可以引进更多邮轮业务,通过开辟邮轮航线为惠州旅游带来更多客流;四是充分利用游艇经济的兴起,在惠州建设游艇工厂和展示馆,使惠州成为现代游艇产业基地;五是发展海洋工业经济,通过海洋产业的发展带动装备制造等制造业发展;六是与相关大学联合开办涉足海洋经济的专业学院,一方面为自身海洋产业发展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时机成熟时建起惠州的海事大学,形成具有惠州特色的海洋海事高等教育体系;七是利用各种载体和途径向国内外宣传惠州的海洋经济特色和品牌,营造惠州作为海洋强市的舆论氛围,从而引进更多投资项目,促进海洋经济产业的形成,使其成为惠州经济转型的新支柱。

为人才搭建“创新跑道”

惠州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蓝图”清晰可见,不可否认的是,惠州发展仍面临不少短板,最明显的还是高等教育方面,高校少、高端人才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营商环境有待提升等,需要清醒认识,着力解决。



南方日报 (编辑:程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