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语言选择: 繁体 / ENGLISH

“广东硅谷”的湾区行动!惠州将端出什么创新盛宴

更新时间:2017-05-17 16:24:33点击次数:1762次字号:T|T

近日,位于惠州仲恺高新区的北斗开放实验室正式通过建设评估,从而使惠州拥有了广东首个、全国第6个北斗开放实验室。今后,它将大大推进惠州乃至广东在北斗应用产业方面的发展。

围绕北斗导航,各地早已在相关应用产业布局。去年,仲恺高新区已和有关高校联合成立了北斗产业技术研究院,并引进了一批北斗相关企业,将结合惠州的手机和车载导航等电子终端产业,推动北斗相关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高校的技术成果如何应用到产业中,以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双赢,最大程度实现科技的价值?针对这些议题,今年6月22—24日,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简称“科交会”)将在惠州举办,目前已有268家高校报名参加。

当前,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惠州正依托扎实的产业基础、广阔的地理空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高地和智造高地,并决心将潼湖生态智慧区打造成未来的“广东硅谷”。但有关专家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惠州仍面临高校少、高端人才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短板。在加快补齐这些短板的同时,科交会无疑将为这一高地的打造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平台。

1近270家高校将带来技术成果

科交会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教育厅和惠州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产学研交流活动,旨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记者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获悉,截止到5月7日,报名参加首届科交会的高校已有268所,其中包括约七成“211”工程高校。如果考虑专业对口因素,绝大部分与科交会十大领域有关的211高校都将参会。

最初,组委会公布将有100多家高校参会,3月公布的数字是200家。从现在收到的反馈来看,参会高校总数已超过这一数字。另外,港澳地区高校中,香港中文大学也将参会,有10家国外高校还在邀请中。同时,预计有10位院士以及各地企业家也将参加。可见,科交会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规模也将比预期的要大。

按照计划,科交会将组织展览展示、推介和交易项目约1万项。其中,重点展示项目有1500项,重点发布应用技术成果有500项,重点交易项目有100项。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它的重点在高校成果的交易,因此将集中打造两个“10”。第一个是1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让交易,希望高校有成熟的成果纳入,最后实现交易。第二个是10项重大技术招标,即由广东企业提出10个技术难题,主办方将在会前收集并和高校进行技术对接,之后敲定资金等问题。目前,有关成果的汇总以及技术与需求的对接等工作正在进行中。

总体上,科交会分为展览展示、论坛会议和推介交易三大块。重点围绕智能装备、微电子、大数据与通讯、新材料、海洋科学与工程、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精准医疗、节能与新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人工智能等十大行业领域,突出交易合作功能,推动一批高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区域地方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

围绕这十大行业领域,将通过展板、讲解、实物、电子屏等形式展示高校五年的科技成果项目、产学研典型案例,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组委会还将邀请10位院士就行业技术发展现状,产业发展趋势等相关内容做专业报告。同时,将根据广东企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创新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对参展项目进行筛选并促成交易。

2 产业基础和良好生态支撑成果转化

科交会即将在惠州举办的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引发了很多人的疑问:科交会目的是促进成果转化,尤其是高校成果转化,惠州在这方面有什么优势吗?客观地看,惠州缺乏高校,在创新源头方面仍显不足。但在成果转化方面,它拥有从产业基础到地理空间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

目前,惠州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为支柱,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产业共同发展的“2+2+N”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作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产业规模超过3500亿元。如果将主导产业进一步细化,惠州的平板显示、LED、移动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非常雄厚。

以平板显示为例,伯恩光学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玻璃面板生产商,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是苹果和三星公司玻璃面板最大供应商,全球约1/3的手机玻璃屏幕来自这里。信利AMOLED面板项目主要研发、生产及销售AMOLED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模组及相关产品,将解决惠州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产品配套问题。旭硝子显示玻璃项目建设液晶显示器用玻璃基板原板生产线,处于平板显示产业的最上游,将进一步完善惠州、深圳及周边城市的TFT-LCD产业链。

这样的产业基础一方面可以为相关联的技术成果在惠州实现产业化提供技术和市场的依托,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娴熟的产业工人,以及配套的科技服务体系。

在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毗邻香港、广州和深圳三大国际化大都市,土地面积占整个珠三角的1/5,目前开发强度仅为9%,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已承接一批深圳的外溢资源。目前,惠州有海港、机场、高铁,以及里程排全省第二的高速公路网,几年后会有9个高铁站,形成了海陆空铁立体交通大枢纽,这为惠州提供了交通优势。

生态环境好是惠州的另一大优势,森林覆盖率达62.34%,空气质量长期稳居珠三角首位、全国74个重点城市前十。“珠三角有的城市看到北方出现雾霾,马上就跑过去挖人,所以生态好绝对是吸引人才的优势。”有学者笑言。扎实的产业基础、广阔的土地空间、良好的生态环境将成为惠州打造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最主要的优势。

3 一批高端技术成果正在惠州产业化

目前,惠州依托潼湖生态智慧区打造“广东硅谷”,中科新能源研究院等11家新型研发机构已进驻,教育部高校成果(华南)转化中心正式运转。并引进碧桂园创新小镇、广东IMEC研究中心等引领型重点项目和高端研发机构,总投资近3000亿元。

在这些项目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技术成果正在或即将进行产业化。惠州中科新能源研究院研发生产的镁基系列电池,能在-40℃—65℃温区正常工作,具有超低温特性,且电池体积小、重量轻、比能量高等特点。该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中科院西光所新能源中心主任李宏斌介绍,研究院正在整合国际国内的人才,计划建5大实验室,包括石墨烯镁基电池研究所、石墨烯动力新能源研究所、国家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创新平台、镁基新概念电池的产学研布局等,涵盖航天领域和新能源汽车领域。

去年11月,李宏斌与惠州市政府签约,推动镁基锂电池的产业化项目落户。项目将分三期建设。第一期总投资额为120亿元,计划投入20条生产线,产值约为300亿元。

同样高端的技术还有夏佳文院士带来的重离子加速器,他将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建一台重离子医用治疗装置,利用重离子穿透人体健康组织将癌细胞杀死,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效果,大约4年后可以建成使用。目前国内仅有甘肃武威和兰州各一台这样的装置,惠州的建成后将成为国产的第三台。并且,惠州今后将成为这种装置在南方的产业化基地。

去年9月,惠州市与有关高校联合成立了北斗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加快惠州北斗精准导航定位模块项目的研发,加速研发成果的转化。同时,正在筹备建设“国家北斗导航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企业提供检验服务和技术支撑。

按照惠州的计划,将大力引导和推动北斗系统在智能手机、车载终端、穿戴式设备等个人消费领域的大众应用,促进北斗系统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根据十年产业规划,到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提高到4000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述森、国家航天科工集团研究员王锦为惠州发展北斗产业出谋划策,建议惠州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北斗移动产业链,并从智慧旅游应用、车联网应用等六个领域发展北斗应用产业。

借助科交会这个平台,200多所高校和企业将在惠州进行技术成果交易,从而有机会推动更多成果在惠州实现产业化。

■案例

“广东硅谷”将建粤港澳

创新创业合作示范园区

今年3月,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首宗启动项目——万城智慧项目启动建设。这个总投资约12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首期将打造集生态、智能、科技、创新于一体的超甲级高端企业总部大楼——潼湖中心。

投资该项目的是来自香港的万城发展有限公司。未来,这里将建成50层、200米高的主楼,成为潼湖生态智慧区的地标性建筑。该公司负责人何卉娴表示,项目的发展将为惠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力量。

这是惠州承接香港等地创新资源外溢的一个缩影。作为邻近香港的珠三角城市,惠州长期以来的最大外资来源地正是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邻近深莞的潼湖生态智慧区将成为惠州加强与香港、深圳、东莞等世界级城市群成员合作的主战场之一。

今年2月,经省政府同意,省发改委正式印发《广东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年)》。其中明确了潼湖生态智慧区的三大战略定位——国家绿色生态城市示范区、广东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区、大珠三角融合发展先行区,打造“广东硅谷”。

根据总体规划,潼湖生态智慧区将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与港澳地区资金、技术、人员、信息等要素的双向流动,重点加强科技研发、高新技术和高端服务业等领域的对接与协作。

规划还明确,依托创新与总部经济区,引进港澳创新人才和科研资源,合作共建粤港澳创新创业合作示范园区,打造对接港澳信息技术产业研发与孵化基地。建设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吸引港澳青年前来开展科技创新。

同时,潼湖生态智慧区将推动与港澳服务业合作。通过创办跨境服务机构等方式,促进与港澳地区在金融服务、交通航运、商贸服务、专业服务、科技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与港澳教育机构合作建设国际化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促进教育服务与国际接轨。引导企业积极利用“粤港国际商贸通”平台、“广东出口产品专区”等粤港网络平台开拓国际市场。

眼下,惠州正大力推进“广东硅谷”潼湖生态智慧区的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先后启动了创新与总部经济区、国际合作产业园和创新园等起步区建设,目前已有引领性重点项目、企业研发基地、高端研发机构等20余个国内外项目签约,投资总额约2900亿元。

据介绍,落户的项目包括全球网络设备巨头思科打造的潼湖科学城、全球最大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华大基因建惠州基地及碧桂园建创新小镇,以及教育部中国高校(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南创新基地、广东省计算技术应用研究所惠州分所等。

■专家声音

跨区域对接联动

加强协同创新合作

对于惠州在靠近深圳、东莞的区域打造潼湖生态智慧区,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要注重融合发展、创新化发展。

林江表示,潼湖生态智慧区的规划落实要与时俱进,现在很多城市都提出类似规划,一个城市提出规划不难,但要提出跨地区的规划比较难,应加强跨区域的合作。特别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惠州应按照新形势、新要求,明确新的工作要点进行推进。

“创新不能单纯靠引进。”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认为,引进海外公司设项目、办厂并不难,但倘若想掌握其核心技术、借此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却很难。他表示,创新不能完全依赖招商引资和引进国外项目,还是要靠自身的力量,壮大自身实力。

“在‘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惠州企业仍需‘强身健体’,提升产品品牌和质量,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惠州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惠州学院教授胡瑞卿建议,惠州应下苦功打造好“广东硅谷”潼湖生态智慧区,推动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产业化,更好地打造“世界级生态型石化产业基地”“世界手机之都”“广东清洁能源生产基地”“粤港澳休闲旅游度假胜地”等。

胡瑞卿认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惠州的区域枢纽地位将会越来越显现。惠州这座“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将可发挥“海绵”作用,吸引高端创新资源并促进产业提升发展,并辐射河源、汕尾等周边城市及促进产业转移。

林江建议,惠州要与深莞惠、珠三角乃至更大范围内进行联动对接,探讨合作空间。惠州要以参与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主动融入进去,进行优势互补,而不能单打独斗。

胡瑞卿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惠州仍面临不少短板,如高校少、高端人才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营商环境有待提升,这些需要想办法解决。建议积极推动“2所本科+10所高职+N所研究院”的高等教育体系发展,重点建设机械工程、石化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工程、海洋能源工程等理工类学科专业,为惠州经济发展输送较为充沛的应用型、拓展型、创新型人才。同时,围绕惠州“2+2+N”产业体系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引进缺失链条、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等。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