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语言选择: 繁体 / ENGLISH

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剑指“广东硅谷” 创建国家5A景区

更新时间:2017-02-22 14:53:15点击次数:2156次字号:T|T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周欢)在一座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镇,现代化高楼大厦点缀其间,快捷交通四通八达,优质的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一应俱全,高端人才在“双创”新社区专心搞研发,游客在湖畔领略花海美景,扎堆落户的国内外创新项目茁壮成长……如今,这一美好蓝图与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渐行渐近。



近日,经省政府同意,省发改委正式印发《广东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年)》。其中明确潼湖生态智慧区的三大战略定位——国家绿色生态城市示范区、广东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区、大珠三角融合发展先行区,提出推进“四区联动”,推动“惠州制造”向“惠州创造”转变,打造“广东硅谷”,并成为广东黄金海岸产业带新的重要增长极。

至此,惠州已经同时拥有“蓝色引擎”环大亚湾新区、“绿色引擎”潼湖生态智慧区两大省级发展战略平台,这在全省所有地级市中并不多见。“双引擎”齐发力,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惠州的底气将更足。

按照目标,到2020年,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与总部经济区、科教园区、中韩科技园(国际合作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等平台将初步建成,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7万人左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0亿元。到2025年潼湖生态智慧区基本成型,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到2030年超过1000亿元。

“潼湖生态智慧区毗邻深圳、东莞,生态、区位、空间等优势很明显。”近年来,在潼湖生态智慧区专家座谈会、论证会、评审会上,很多专家看好智慧区,认为通过引进国内外创新项目和高端人才,发展潜力巨大。

“通过推动规划落实,潼湖区域作为深莞惠三市的边缘地区将可发展成珠江东岸一个核心地区。”参与过智慧区总体规划编制的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新哲如是说。

更人文的空间布局

“双核、四圈层、五组团”宜创宜游

早在2014年的潼湖生态智慧区总体规划专家论证座谈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史占中就建议,惠州要把握生态资源优势,将潼湖生态智慧区打造成为国际化的智慧型现代创新城区,吸引国内外具有创新活力的人才,打造好软件和硬件环境。

“根据总体规划,智慧区将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产城人文融合的理念,打造‘双核、四圈层、五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潼湖生态智慧区规划建设指挥部负责人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双核”是指生态核和智慧核。生态核以潼湖湿地公园为重点,培育形成兼具生态、文化和休闲旅游功能的都市型生态核。智慧核依托创新与总部经济区,打造珠三角的区域性科技金融创新中心、高端服务集聚区和生态宜居家园。

“四圈层”包括生态、创新、服务、产业四大圈层。“五组团”则囊括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五大特色组团,具体指中韩科技园(潼湖东北部)、大数据产业园(潼湖东南部)、创意与设计产业园(莞惠城际轨道沥林站周边地区)、智能科技聚集园(潼湖西南部)、科教创新园(潼湖西北部)。

另外,智慧区将把潼湖湿地公园、创新与总部经济区的重点地区打造为中心区,面积4.9平方公里。围绕公园与水系等绿色开敞空间形成公共服务中心,引导科技创新与商务金融功能围绕服务圈集聚布局,完善外围邻里中心及居住社区,打造城景交融的生态科创新城。

展望未来,潼湖生态智慧区这座山环水绕的新城,不仅宜业宜创,还宜居宜游,将吸引国内外大批高端人才到此安居乐业,像潼湖湿地的万千鹭鸟一样,在这里栖息安家。

更高端的产业谋变

发力工业4.0抢滩机器人、3D打印

此前,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刘文彬建议,潼湖生态智慧区要推进产业高端化,将产业链尽可能延长,突出发展智慧产业。

环顾珠三角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创新在这里生生不息。深圳有南山,广州有科学城,东莞有松山湖,如今潼湖正成为惠州这座意欲打造更具创新特质的智造高地的闪亮名片。

以“生态”为基,以“智慧”为魂,潼湖生态智慧区将发力智慧产业链、生命科技创新产业链、物联网互联网创新产业链、新能源新材料创新产业链、智能制造产业链、泛旅游产业链等6条特色产业链,形成“创新圈—服务圈—产业联动圈”互动发展。

“将生态与智慧结合,有战略眼光, 要融入最先进的理念、最新的技术。”在浙江大学教授赵伟看来,潼湖生态智慧区可以发展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在内的信息技术产业,打造“智慧城市”。

实际上,在全球产业新风口之下,惠州奋起直追,以“高精尖”领域为突破口,试图高端化转型谋变。

放眼国内外,当下智能制造如火如荼。在这个“高大上”的领域,智慧区也有大动作,将拓展机器人、3D打印等智能化制造与成套装备产业。同时,将积极导入美国硅谷、德国工业4.0相关企业、产业链,建设广东硅谷,并聚焦工业4.0、机器人和智能能源系统等,举办工业博览,发展高端设备会展行业。

生命科技作为大健康产业的前沿领域,也智慧区瞄准的方向。“我们积极对接广州、深圳生命健康产业,引入华大基因等著名的基因研发机构,开展基因测序和检测、基因组学、转基因等生物高新技术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智慧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还将加强与韩国等国际著名生物医药企业的合作。

惠州一直有“汽车梦”,新能源汽车热潮带来新机遇。智慧区将加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多区域合作,推进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规模化生产,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时,将与国内外一流的新能源科技公司合作,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力度。

更便捷的交通出行

结合地铁3号线拟建环湖城市轨道

除了高速公路、普铁,未来智慧区还有高铁、地铁等便捷的交通,将形成“一环、三快、双铁、双轨”的交通格局,南下北上、东进西出可以“任我行”。

规划提出,构建西融穗莞、东联粤东和粤东北、北通赣南、南接深港的对外交通体系,并完善生态智慧区内部环湖绿色低碳的快速交通体系,推进交通智能化发展。

智慧区负责人介绍,将构建环湖快速客货运交通系统,加快推进智慧北路、智慧东路、智慧南路等环湖快速路的建设。结合城市轨道3号线,规划建设环湖城市轨道系统,在组团中心设置轨道站点,增强六大园区交通联系,并提升沥林站交通枢纽地位,实现与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络的无缝衔接。

同时,智慧区将优化三大高快速对外通道,在现有武深高速基础上,推进加快建设河莞惠高速,将省道120升级为快速路。积极推进赣深客运专线惠州段工程建设,推进京九铁路沥林站升级改造,强化物流集疏运和客运功能。同济大学教授夏南凯曾建议,潼湖生态智慧区要结合环湖的环状用地条件,发展水上交通等新型交通工具。

如今,这一设想已被写入规划。智慧区将大力发展大运量公共交通,重点加强环潼湖慢行绿道系统建设,推广立体过街设施,实现人车分流,并积极发展水上巴士和水上快线,打造不同主题的水上巴士游线。

嵌入惠州海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之中,未来智慧区不仅大交通“杠杠的”,内部小交通也“倍儿快”。

更绿色的生态环境

建国家级湿地公园 培育万亩荷花

夕阳西下,广东省最大的内陆淡水湿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的潼湖湿地,烟波浩渺、鹭鸟纷飞,在青山绿水倒影之下,如诗如画。

放眼全省乃至全国,好山好水好空气,是惠州拿得出手的名片。而潼湖这个保留原始湿地风情的城市绿肾,正是全市最亮眼的一抹绿。

“不少发达地区雾霾污染严重,需要寻找一片清净之地。潼湖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有生态环境优势。”史占中曾表示,潼湖生态智慧区可围绕生命健康、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性产业,吸引企业家、白领在此工作、生活。

实际上,除“智慧”之外,“生态”便是潼湖生态智慧区的另一大亮点。恰在这块水清景美的宝地,一个整合周边水系、山林、农田等生态资源,集生态保护、观光农业、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巨无霸”公园——潼湖湿地公园即将崛起,将打造成5A级旅游景区。

“潼湖生态智慧区最大的特点是山水围合,要抓住低碳、生态的指标,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把原生态的风貌恢复出来。”夏南凯认为,可通过海绵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种植荷花等有特色和观赏性的水生植物,开发利用湿地,发展观赏农业。

根据规划,智慧区将配套建设湿地科普研究、农业科技等科研空间平台,以及垂钓荷塘、农事体验园、野炊营地、生态餐厅、度假农庄和生态酒店等旅游观光配套设施。

“我们陆续启动了潼湖湿地公园首期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潼湖治污有了新突破。”智慧区相关负责人称,除了正大力推进与省科技厅共建“广东科技创新示范区”,还与省林业厅、省环保厅、省水利厅共建潼湖国家级湿地公园。

据介绍,智慧区将建设更具岭南特色的都市田园,布局建设万亩葵花、万亩荷花、万亩芦苇,以及桑基鱼塘示范园、生态农业体验园、湿地科普园等园区。

把山水田园生活的模式引入现代都市,让经济与生态齐飞共舞,未来这里的花海美景有望吸引游人如织,市民也可享受更多绿色获得感。

(编辑:admin)